陆羽《茶经》对精神境界的追求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

陆羽《茶经》对精神境界的追求

陆羽写《茶经》,不是单纯讲什么样的茶好喝,怎么烹茶才好喝之类,不是一本饮食类的家居日用书,其中蕴积了他对生活的体会,反映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精神境界的追求。《茶经》的主旨是说,喝茶要懂规矩,不能够随便乱喝,而且要能懂得品味,是一种文化的累积,是一种艺术行为,其中有“道”。这应该跟陆羽成长的环境有关,他在佛寺里长大,成天耳濡目染的是规矩仪式与精神追求,同时他又性好读书,追求人世间的海阔天空,最后归结到茶饮与生活的关系,从时间(历史)与空间(产地)探求其中的真谛,并从中发展出意义与道理。所以,陆羽一生的经历与追求,最后就集中在茶的道理上面,茶道也就始于陆羽。

 陆羽《茶经》是唐代出现的最有系统的茶书,开创了茶道,创制了饮茶器具,建立品茶艺术。这本书共分十节,一共只有七千字左右,平均每节七百字左右,有的段落长一点,有两千字左右,短的只有两三百个字,甚至几十个字。一般又分成三卷:卷上有三节,分别是一之源,二之具,三之造。一之源,讲茶的定义、性质、功用,提供了茶的植物学知识。这个“源”的意思是茶的本原、本质、性质,以及茶的各种名称,及其字义。茶的外观形状如何?茶的内在性质如何?服用之后有什么效果?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?兼有植物分类学与药物学的内容。二之具,讲采茶与制茶的工具,不是讲喝茶的器具,其中还包括制茶作坊中的设备。三之造,讲采茶的季节、制作茶叶的程序、茶叶的等级,提供辨别茶叶优劣的方法。仔细说明什么季节、什么天候应该采茶,采了以后怎么处理?如何辨别茶叶的优劣?特别提出,单从外表是很难辨别好坏的,要累积经验,才能分辨茶叶的内里质地。

   卷中只有一节,即四之器,却篇幅甚长,讲的是烹茶与饮茶所需的器具,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“茶具”。我们现在喝茶,使用各种不同的茶具,如茶壶、茶杯、茶碗、盖杯,以及匀茶汤的茶海、装茶叶的茶罐、挑茶叶的茶勺等等,现在台湾还使用了闻香杯、倒茶水的茶盘、盛茶渣的滓方,各种各样的花样。陆羽讲茶具的篇章特别仔细,讲了二十四种茶具,再加上盛放茶具的都篮,这是因为他把茶具当作饮茶仪式的道具,创制了一整套茶具,并由此设置了茶仪,确定了茶道的物质基础。封演《封氏闻见记》里就说陆羽:“造茶具二十四事,以都笼统贮之。远近倾慕,好事者家藏一副……于是茶道大行,王公朝士无不饮者。”

 卷下有六节,即五之煮、六之饮、七之事、八之出、九之略、十之图。五之煮的“煮”,讲的是烹茶的过程,涉及如何用火、择水、烹煮。唐代喝茶的流行方式,是把茶叶制成团块保存,要喝茶的时候先要烤一烤,烤匀了才碾碎使用。择水也是门学问,喝茶一定要用好水,从古到今,道理是一样的。至于烹煮与饮用,都要遵循恰当的方式,才能喝到一碗好茶。六之饮的“饮”,则是饮茶的精粗之道,也就是品味审美之道。陆羽讲品茶的精粗之道,讲的就是文化涵养在日常生活的表现,与《红楼梦》里妙玉批评贾宝玉乱喝茶是牛饮,着眼点相同,就是喝茶不只是喝茶,也是文化修养的展现,就有了品茶艺术。七之事,讲的是喝茶的历史,收集了古代饮茶的记载,从神农一直讲到唐代的材料。

 八之出,讲的是茶叶的出产,也就是产地。陆羽列举了天下各地茶产,分为山南、淮南、浙西、剑南、浙东、黔中、江南、岭南等地,可说是包罗了中国的南方地区。在唐朝的时候,陆羽算是足迹遍天下了,但是他主要的行踪还是沿着长江流域,清楚知道从巴蜀到浙江的产茶情况。至于贵州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一带的情况,他没有实地考察过,也就明确地标出“未详”,显示了他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的态度,极富实证精神。九之略,是考虑到具体的情况,简化了制茶、煮茶、饮茶的方式,也就是不违背茶道精神而采取的简约版。十之图,讲的是在饮茶的场合,挂出一幅书写茶道的图轴,烘托出一个雅致的背景,让人感到饮茶有一定的仪式,要用各种适当的茶具,还要挂一张茶道书轴,要有一个整体的文化氛围。用现代人的说法,就是饮茶要有一定的ambience,要有一个审美的环境。日本人进行茶道,也非常重视营造优雅的庭园环境,在茶室内还特别设计有一个龛,挂一幅书法,制造情趣,提供精神超越的氛围。《茶经》立了挂图的规定,要喝茶的人挂一张书写茶道的图轴,就是这个道理。陆羽创制茶道,把种种细节程序都设计好,都当成一门学问,作为文化艺术来钻研和投入,心思十分细致周到,实在是了不起。

来源:网络(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)

Baidu
map